本期校长:付国阳
       付国阳,杭州市行知中学校长,中学高级教师。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,杭州市"百名师德优秀教师",杭州市教坛新秀,杭州市优秀教师,拱墅区运河名校长,拱墅区政协常委,拱墅区民盟总支副主委,拱墅区陶研会秘书长。
走近校长
       从1990年走上工作岗位至今,付国阳校长辛勤耕耘教育事业30余年,他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,领导教职员工同心同德,开拓创新,为学生创设自主实践、自主管理、自主发展的空间,提倡学校管理要规范化、数字化和人本化,致力将行知中学打造成"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"。
爱满行知,爱满天下
       杭州市行知中学是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,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。学校一直秉承陶行知先生"爱满天下"的教育理念,校训"宏志、励行、求知、索真"是治校的核心精神,也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。学校目前拥有600多名注册志愿者,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各种公益性活动:在校外,与四川昭觉中学结对长达八年,与贵州黄平三中也有三年的结对经历,依托浙江省"益动中学"项目,与杭州市"公益小天使"等公益组织开展合作,以多内容、多形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;在校内,班班都有"小虎队",他们曾三年如一日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,"小虎队"的事迹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……行知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,在孩子们的内心播下美和善的种子,让这棵种子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原动力,努力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爱的能力的现代小公民。行走在美丽的校园深处,时刻都能感受到行知人爱的温度。
自主实践,自主管理,自主发展
       陶行知先生认为:教育与广阔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,可以获得充实的教育内容,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、创新精神、探究能力,以及社会责任感。学校一直践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"小先生制",推进以"小先生"制为载体的学生管理体系建设,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,注重学生素质养成。学校成立以"小先生自治会"为总领的数个小先生自治组织,通过"我与校长面对面"、"校园DIY"、"值周岗"、"监督岗"、"服务岗"等方式和途径,让每位"小先生"参与学校学生活动策划、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。同时,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"小先生"系列活动,"四节"(体育文化节、艺术节、科技节、陶苑节)、四仪式(有梦想的开学仪式、有道德的成长仪式、有理想的升旗仪式、有激励的毕业仪式)的体验和参与,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能力以及主体意识,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基于“互联网+”,关注差异教育和个性化教育
       行知中学是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、浙江省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。学校拥有万兆主干、千兆到桌面的网络基础链路,所有教室均配备交互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无线网络,建有IPAD平板智慧教室和3D智慧创意创新教室。学校秉承陶行知"教学做合一"的教育理念开展智慧校园建设,提出了"以学为中心,信息化变革和创新教育教学"的建设愿景,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、与教学过程融合,旨在更好地为师生教育教学服务。学校形成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细化管理、基于个性化学习的智慧课堂、基于学科融合的创客体验、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智能分析系统的数字体育社区等建设特色,利用大数据实施考情及学情分析的研究,学习诊断、问题解决的研究,及时发现师生教、学中的问题及成因,精准推送个性化教学内容和解决方法,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。大数据分析,为学校教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课题引领,促进教师专业提升
       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基本保证,更是学校内涵不断提升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。为此,学校以课题为引领,开展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。2020年学校以《省精准教学子课题:基于初中学校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》为方向,以学历案为载体,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。落实以精准教学和学历案为主题的校本培训内容,实现以教师发展为本,坚持因地制宜、学用结合,引导教师"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、探究学习"。采取走出去、引进来,分类受训、按需施教的方式,以教研组、备课组为主阵地,开展集体备课、读书沙龙、案例教学、课例研评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。作为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校,学校结合信息化手段创新培训模式,采取网络研修、课题研究、教育教学创作、资源云共享等多种模式落实校本培训。这几年学校教师成长迅速,英语组被评为浙江省首届优秀教研组,社会组在杭州市历史与社会基本功之团队命题比赛中荣获一等奖,有三个课题被中央电教馆立项,有9位教师分别在教学应用课例、教学论文、教育教学案例等评比中荣获省级乃至全国大奖,学校教学质量连续三年稳居区优秀行列。
行走在求知、求真的路上
       行知中学将以办"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"为己任,创新陶行知教育教学思想为立足点,围绕"一个中心、两个重点、三大提升"的发展思路,着力提高办学水平,显著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。
       一个中心: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中心,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。
       两个重点: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。
       三大提升:提升教师培养质量,提升教育教学研究水平,提升科学、人文、精细的现代管理能力。
       行知的"小先生"们能自治,有爱心;行知的"大先生"肯努力,敢创新。行知的明天一定更美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