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凯俊,中共预备党员,二级教师,硕士学位,现任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科学教师、教育信息技术部副主任。从教四年,他不断自我课堂教学技能,曾获拱墅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比武一等奖、所设计的微课和教学设计在全省广泛应用。
在教学工作外,还积极投身于科研事业,面对新兴的教育理论,他勇于向前、努力探索。曾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、获得杭州市2020年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,参与的区小课题、区论文、教育教学案例等多次获奖。
作为一名青年教师,郑凯俊老师脚踏实地,不断突破自我,励志成为一块会发光的砖,在课堂上照亮学生、在课堂下温暖学生,追梦、绘梦,上下求索,不断前行。
初入职时,恰逢科学新教材落地的第一年,面对没有人教过的一年级,郑老师用时间换成果,精美的逐字稿、做了不知道多少遍的下水实验,点亮晚十点的实验室,也让其他老师发出"你在拼命吗"的感慨。于是,在杭州市教研员的肯定下,他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,用精彩的活动撑起了学生的喜爱,用幽默的语言成为了学生最爱的老师。
每一节课,郑老师总是在科学教室门口等着学生,他用着"请进"、"请坐",让学生成为了教室的主人。他会因为一节课达不到预期而懊恼不已,也会在懊恼不已后询问学生真实想法。他会因为一节课远超预期而怡然自得,也会在怡然自得后追求更高水平。郑老师是理智的,无论是"炸试管"、还是"酒精灯起火",能够冷静处理课堂,保护学生安全;同时也是情绪的,会因为学生没有做作业而生气,却更会课后和学生签署隐秘小协议。有一个学生曾说"我以为我六年级了,老师的'套路'我都了如指掌了,但还是折在你这里。"是的,郑老师还总是精于思考,为了学生爱科学、爱课堂不断变化教学方法,让每节课都充满新鲜感。
如今,郑老师不断前行,寻求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。PBL项目式学习、STEM理论教学、学历案学习在他的课堂上屡见不鲜。他的课堂是开放的,开放到实验材料任学生挑;同时又是严谨的,严谨到追求每个科学词汇的书写。就这样,郑老师在课堂发光发亮,温暖如春日初阳,又光亮如子夜明灯。
面对每一个孩子,他不放弃不抛弃。虽不是班主任,在班级里的时间却不比班主任少。寻找学生交流的时候他总是让学生也坐下,用平等的姿态互相交心,常常一不小心就聊到上课。一次次促膝长谈,温暖了孩子们的心。渐渐地,他和学生成为了朋友,甚至还捕获了许多不敢让大人知道的小秘密,就连家长都抛来了羡慕的目光。或许大部分老师与学生的交谈都是老师占主导地位,而在郑老师这里却不一样。课后,学生总是围着他,希望能够"约谈"郑老师。在学生的言语中,总有不自觉叫郑老师"爸爸",也会说出"郑老师一点儿也不凶,我最喜欢了"的评价。
在网络平台,他更是常被学生"骚扰"。有时候是一个科学问题,有时候是一个生活问题,有时候只是无聊寒暄。郑老师走入了学生的生活,像挚友互相调侃却相互信任,让他的形象立体而具象,给学生的温暖也迟迟不会散去。
郑老师是一个追求梦想而勇于努力的人。初任教师时,他是优秀教师的小尾巴,不断寻求更好的教学和管理方法。他的硬盘被各个录像课塞满,一天一节课成为了四年的习惯。模仿优秀课堂,让科学课也可以把学生感动得声泪俱下;结合自身的信息技术特长,他总是能让学生在一声声 "哇"中创造光点。终于,他的课堂也成为了其他人模仿的对象,但他任然虚怀若谷,不断学习,只为心中梦想的教育。
在课程开发的浪潮中,他勇于试错、砥砺前行。在担任学校课程部副部长期间,他积极参与各项课程培训,孜孜不倦汲取新理论、新知识的养分。当学校推进浸润式师训时,郑老师勇于做"点灯者",不计后果、不断前进。当学校推进PBL课程时,郑老师勇于结合国家课程,开发深受学生喜爱的《巡山探石》。当学校的博物馆活动趋于成熟之时,郑老师接过重任,带领团队设计《行走博物馆》课程,让富有价值的活动继续发光发热。正是这样勇立潮头的执着,让他上下求索,追梦、绘梦。
在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方案中,郑老师的名字十有八九都在位列。拍照、摄像、录课、后勤、主持……他总是那样热心,在工作中,成为了学校的万金油。有一次在外培训,学校却在参与语文素养大赛,郑老师返回学校后立刻挑起了录像和后期处理的工作,负责人意味深长得说:"你回来就好了,我们的质量就有保证了",然而郑老师心中却不是想因为自己的参与如何力挽狂澜,却只是想用心做好、锦上添花。
今年,郑老师轮岗教育信息技术部副主任,学校大小信息问题如潮水一般涌向他,开学第一周,便处理了40余个设备错误。在每次解决问题后,他的耳边总是回荡着"技术专家"、"你一来就解决问题"之类的高评价。在工作中,他散发着自己的光,也温暖了学校的方寸。
教师是伟大的,而教师工作却又是平凡的。在点滴之间、在掌故之间,2.2公顷的校园承载了郑老师太多的回忆,也铸就了他不平凡的平凡,他仍在追着梦想,绘着梦想,不经意间成为了发光的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