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期教师:葛敏明
       葛敏明,现年35岁,中学一级教师,毕业于绍兴市文理学院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,现就职于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学,任党政办主任。工作十年来,已主持和参与5个的教育部、省市区级课题,共获得市、区级一二等奖,10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》《教学月刊》《思想政治课教育》发表。
走近名师
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朱永新、高万祥的著作《教师第一课》中这样描述到:"在我看来,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有没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。"近年来,葛敏明老师对教学科研的追求与热情与日俱增,不仅在教学实践中科研,而且也在科研中不断实践,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效益最大化,教学科研必将成为其今后几十年教学生涯的幸福源头。
科研,寻回迷失的自我
       "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我会把学生放在我的心头,我会热爱我的学科……我想成为一名心中有学生,胸中有学识的优秀的人民教师!"这是葛老师参加工作第二年,在教师演讲比赛上所演讲的一番话,那时的他饱含热情,对教师职业充满着无与伦比的激情,这是出自肺腑的演讲词。如今他已进入教师工作的第10个年头,回顾这10年,他发现自己曾经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过。
       幸运的是,2014年他和科研不期而遇。在科研中,他感觉无比的踏实,无比的憧憬,沉醉在其中不知疲倦。当时,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教研员徐建强老师,把承担的教育部课题中的子课题交由他做,这给了他莫大的压力和动力。因此,他极其认真地对待,每天及时记录数据,及时撰写反思。一年后,他的努力没有白费,一年时间里连续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4篇文章。美国教育作家帕尔默说:"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自我独特性,我们就能学到展示而非掩饰自我个性的技巧,优秀教学则从中产生。"从此,葛老师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是有一定才能的,内心告诉他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。
       为此,他努力地建立起和学生、学科的联系,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,走近学科的核心。渐渐地,他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,这促使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教学,静心教书,潜心育人。一切开始朝着良性的循环演进,他认为自己已经开始把迷失的自我找了回来,也许这就是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吧。
写作,实现自我成长
       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,一般都是一年左右,所以在这长期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因为不能够坚持,而错过了许多写作的好素材。所以课题研究首要品质是认真。
      葛老师目前正在研究的规划课题为《基于评价的初中社会思品课"以学定教"课堂的构建》,主要设计的是课前"前置式学习评价"和课堂"最难理解点评价",他试图通过学生前置式学习(类似于预习),收集学生的学习困惑点,通过这个途径掌握学情,然后根据学情设计课堂。之后再通过课堂评价项目"最难理解点评价"获得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,然后前后对比,发现问题再次补救,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学习的实效性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需要每天批阅学生的预习问题,同时也要归纳学生的提问,并结合课程标准,确定教学目标,整个过程比较复杂,比之前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,但他还是认真地坚持做下来了,目前积累了两个学段的共四个学期的学生问题。
       踏实,来自于认真,但区别与认真,它要求我们每天一个脚印,实实在在地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。葛老师始终相信课题研究就是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,没有问题就不是课题了。
       思考,源于踏实,但高于踏实。踏实的结果,需要理性的支撑,也就是说做课题,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文字表达,所以文字记录很有必要。经验用文字表达就变成了理论,当然对于我们来说,这也不能成真正意义上的"理论",充其量为"草根理论",可就是这些"草根理论"会成为你写作成文的好素材。葛老师喜欢把课题研究过程中问题的克服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。在跟着教研员徐建强老师做课堂评价项目"最难理解点"时,他记录了课题实施初期碰到的问题及中期碰到的问题,然后写成了《立足学情因"问"施教》一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师大办得《思想政治课教学》上,在课题的后期又利用平时的文字记录组稿完成了《采撷评价之花 孕育思品之美》,此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陕师大主办得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》上。所以,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其实是相互关联的,有课题也就有了论文,有了论文也就有了课题。
       葛老师乐于教学研究,比较注重理论的学习和总结,坚持每年阅读专业书籍,积极撰写教学论文。他说:"科研,教学幸福之源,他会一直坚持下午,真正带给学生需要的东西!"